近年来,随着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的提高,人们对建筑安全越来越重视。在2018全国地震局长会议上,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、局长郑国光在报告中描绘了这样一份蓝图:
到2020年,地震科技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同期水平;到2030年,步入世界地震科技强国之列;确保2035年基本实现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;到本世纪中叶,实现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,实现技术先进、世界一流、保障有力的中国特色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。

现在,科技还没有发达到预测地震到来或者杜绝地震的到来,因此,我们的目标就是降低下一次地震给人们给社会带来的伤害。为此,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,抗震性能是很重要的一点。
2014年10月9日,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》为国家标准,编号GB50981-2014,从2015年8月1日起强制性执行。该国家标准阐述了抗震措施的设计基本要求,使建筑给水排水、供暖、通风、空调、燃气、热力、电力、通讯、消防等机电工程设施经抗震设防后,以减轻地震破坏,防止次生灾害,避免人员伤亡,减少经济损失,做到安全可靠、技术先进、经济合理、维护管理方便。
中国工程建设协会发布的《抗震支吊架安装及验收规程》CECS 420:2015自201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,标志着我国抗震支吊架从产品、设计、施工及验收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。在未颁布标准之前,国内对于机电设施的保护,沿用的都是承重支撑系统,主要起到承重的作用,基本上没有考虑抗震设计,给系统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。

抗震支吊架全称为机电抗震支吊架系统,是与建筑结构体牢固链接,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的抗震支撑设施。由锚固体、加固吊杆、抗震了解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。抗震支吊架系统能有效的应用于水、暖、风、电等机电设备的抗震工作中,同时能让建筑非结构体系的管道、电气、消防、通风等系统的抗震防护全方面的提升。
当建筑物遭遇到设防烈度的地震时,通过抗震支吊架将管道及设备产生的地震作用力传到结构体上,以达到小震不损、中震可修、大震不倒的效果。
抗震支吊架能够在地震中最大限度的给予机电系统充分保护,可以用于抵抗来自水平方向的地震力破坏,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水平,同时也能让管线集中、空间狭小的建筑结构布局更加整齐,美观。

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扶持下,建筑结构机电系统的抗震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和使用,其所带来的市场效应极其巨大。相信今后我国的抗震支吊架系统将会更加完善,人们的住房安全也将会有更大的保障,而我们伟大的抗震减灾蓝图也能够尽早实现。